天然产物的药物研究,面临着成分的多样性、活性/毒性研究的有效性、药理研究的复杂性等诸多难题,因此亟需方法和技术上的创新。多维制备色谱技术可以高效地、定量地将天然产物分割为多个组分和单体化合物,为药物研究提供可重复获取的样品资源。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技术可以同时获得样品的靶点与细胞活性的信息,为药物研究提供整合的活性数据。仿生技术,包括器官芯片、类器官、3D生物打印等,可以构造能与临床实验直接关联的体外生理或病理模型,有望革新天然药物的开发模式。张秀莉课题组致力于这些新技术的探索和整合,并建立相关技术的应用平台,为药企提供高附加值服务。
research4
器官芯片
器官芯片技术将器官涉及的多种细胞在微米尺度空间三维组装,复制器官的微结构和生理功能,被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推选为“十大新兴技术”。课题组成功构建了肝芯片,肠芯片,糖尿病芯片等,用以建立复杂慢病的病理模型,研究天然产物的药效,药代和毒理,并且和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技术结合,用于天然产物药理的研究。
查看更多
3D生物打印
3D生物打印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将器官涉及的多种细胞在三维空间组装,复制器官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课题组自行研制了挤出式生物3D打印机,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墨水,并且打印了肝血窦、血管、肿瘤等仿生生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复杂慢病的病理模型,研究天然产物的药效,药代和毒理研究,并且和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技术结合,用于天然产物药理的研究。
查看更多
其他
类器官
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老年所合作开发个性化的类器官芯片用于病人个性化给药,后续进展敬请期待。
多维制备色谱
在大连化物所时期发展了多种多维制备色谱方法,用于天然产物中生物碱、酚酸、蒽醌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制备;建立了10万量级的天然产物样品库,与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的GPCR靶点联合使用,完成了8000个样品*靶点的筛选,发现了100个具有靶点活性的组分和化合物,苏州大学的后续研究敬请期待。
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
在大连化物所时期,在亚洲率先将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研究,完成了36种G蛋白偶联受体筛选模型的建立,并对部分靶点的下游通路、探针分子亚型选择性和结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为后续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特性评价提供了坚实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组分靶点活性判定的方法和流程,充分考虑了组分的复杂性和细胞、靶点的互补性。在苏州大学的后续研究敬请期待。
查看更多